“5%情趣用品~10%漲薪不具吸引力”

  紡織業“招工難”支票貼現愈演愈烈
  《中國經濟周刊》 記者SD記憶卡  王山山|北京報道
  2014年2月19日,在以紡織服裝業為支柱產業之一的江蘇省常州市,市總ssd固態硬碟比較工會組織了一場紡織、服裝業專場招聘會。招聘的48家企業提供了1300個崗位,進場的1000多名求職者中,卻僅有130多人初步達成工作意向。
  招工難、用工貴是近幾年一直困擾紡織服裝企業的老巴里島毛病,也逐漸成為整個中國製造業面臨的難題。
  加薪難留人
  許麗(化名),22歲,老家河北滄州,在江蘇常熟的一家針織廠做過兩年工人,但今年她不想再去了:“離家太遠,老是看機器,工作太單調了,賺錢也沒有特別多,回來找個差不多的工作很容易。”
  而在常熟,許麗的老闆正一籌莫展。正月十五都過了好幾天,除了許麗,還有十幾個外地女工不打算回來了。大概算了一下,不回來的工人占這個小廠車間去年工人總數的30%。
  沒有數據統計,紡織服裝業到底缺多少員工,不過打聽那些加工企業的老闆,幾乎沒有不為用工頭疼的,而且疼法還不一樣。
  義烏手套行業協會會長劉加法說,在義烏,企業除了承諾來年加薪外,還用發獎金的方式鼓勵老員工帶新人返廠,但每年都有一些外地員工春節回鄉後就不再回來了。
  廣州創興服裝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牛仔休閑服裝生產廠商之一,該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李恩對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表示,創興今年流失的老員工有一些,但新員工也沒有跟上來,招不到人,他擔心這樣持續下去,未來三五年用工缺口會越來越大,那時企業發展將受到嚴重制約。
 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楊世濱告訴《中國經濟周刊》,在整個產業鏈條上“用工難”呈現的情況不太一樣。在紡織業上游,總體上是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量比較大;而下游的服裝加工業,主要是工人的工資成本上升得比較快,因為服裝企業的設備替代性沒有那麼強,勞動生產率不像上游可以快速提升,工人工資和企業效益上漲之間的矛盾就比較突出。
  李恩說,創興集團的基層員工平均月薪是4000多元,而且每年都有增長,工齡5年以上的工人月薪基本都在六七千元,一些技術人員月薪上萬,這其實比寫字樓里的一些崗位要高。楊世濱介紹,今年紡織服裝企業工資漲幅在5%~10%。但這樣的待遇和漲幅似乎對求職者並不具吸引力。
  工人都去哪兒了?
  紡織女工像許麗這樣留在老家,是很多東南沿海省份缺工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  楊世濱告訴記者,伴隨著前幾年規模不小的產業轉移步伐,一些中部省份或者發達省份的欠發達地區,承接了發達地區轉移出來的紡織服裝產業,特別是在中部的人力資源輸出大省,工人迴流到家鄉,重新實現穩定就業,導致了發達地區紡織服裝企業勞動力短缺。
  李恩說,創興一直在做的工作是維護員工隊伍的穩定,儘量創造條件留住他們,但即便這樣,有的問題是企業沒法解決的。在創興對離廠員工的跟蹤回訪中發現,外地女工在廣州工作,孩子在老家讀書,成了留守兒童,孩子一年年長大,逐漸到了上小學、升高中、考大學的年齡,不同的家庭情況不同,但一個共同的問題是需要母親回去照顧生活和管理學習。如果一個女工面臨這樣的情況,企業對留人是無能為力的。
  另一方面,沒有新人願意進入這個產業,將給後續發展留下隱憂。李恩表示,這是因為產業地位低下造成的。不只紡織服裝業,整個製造業都是如此。他認為,這跟輿論導向有關。“一流人才做金融,二流人才搞地產,三流人才幹實業”的社會觀念對做實業的人是個很大的傷害,產業自豪感越來越低,人們就不會進入這個行業,剛離開校園的90後,寧願去做地產銷售,也不願意進紡織廠當技術工人。
  的確,許麗感覺不到一點兒“產業自豪”:“挺累的,每天差不多要10小時,在那裡走來走去,一星期休息一天,時間不太夠用。”
  據瞭解,在創興,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左右,有時加班一兩小時,每周分單雙周休息一天或兩天。這也是很多紡織服裝企業的正常工作強度。
  紡織業或海外招工
  企業曾經盼望地方政府能幫助解決招工難題,有的地方政府也確實試圖牽線搭橋,但效果並不好。文章開頭所述的常州招聘會就是例證。
  劉加法有一家手套廠,因為工人難招,他改變了策略:自己不再擴大生產規模,專心做品牌,訂單多了就分到做得比較好的小企業去做,分散招工壓力。但是,他也要保證自己的100台機器開動起來,為此,他用比別的老闆更高的帶工費鼓勵老工人帶新工人回來,別的老闆的帶工費是新帶工人年薪的千分之二,劉加法出千分之五,這樣才勉強招到了足夠的工人。
  在李恩看來,企業缺工的原因都是外部性的,企業做了所有該做的來輓留工人。在對員工的調查中顯示,工人對薪酬的滿意度很高,在工作環境方面企業也不斷改善。創興是花園式廠房,綠化面積超過50%,工廠里有超市、網吧、各種運動場……
  李恩說,像創興這樣的工廠很多,現在在勞動力市場上已經是完全競爭的態勢,工人們會比較宿舍、設備、工作環境,企業要想招來人就得做到“你好我更好”。但在已經相對良性的環境和薪酬體系下,人們還是不太喜歡進入這個行業,這就是社會環境問題了。
  招工難,工資成本上升,紡織服裝業用工難其實正是整個製造業的一個縮影。
 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表示,調查顯示,在1995年—2005年的10年間,珠三角地區農民工的平均工資只增加了幾十塊錢,這種局面在2005年劉易斯拐點到來之後結束了,紡織業在過去9年經歷了調整、衝擊和震蕩。著名經濟學家、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介紹,中國的勞動力絕對數量已經連續兩年減少,去年全國勞動人口的數量凈減少233萬,2010年農民工全國月平均工資是1690元,去年已經到了2609元。
  楊世濱認為,企業化解用工難題可以從兩方面著手:一是大學生已經成為新的就業力量,我國每年新增就業崗位1000萬,2013年應屆大學畢業生近700萬人,要吸引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到產業中來,除了提供體面的薪酬,還要有可以納入他們人生規劃的工作環境;另一方面,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穩定現有員工上,有些企業每遇到問題就去招新的工人,但招聘新人需要不斷培訓,員工對企業的感情也要重新建立,不如留住已有員工。
  對於紡織企業的用工難,有專家認為,除了吸引應屆大學生和留住老員工以外,還可以將一些產品線轉移至中西部剩餘勞動力較為充裕的省份,甚至轉移至東南亞國家,利用其較為廉價的勞動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uwqzjnqugje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